找资源 微博 合作咨询创业投稿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大学生创业
新大学生创业COLUMN NAME
新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是防止大学生盲目侥幸创业的一剂良药

文章来源:本站 作者:路军 发布时间:2020-11-20 浏览:1318次

纵观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形势,看到的往往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热情,各种“纸上谈兵”式的创业大赛此起彼伏,如火如荼。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不容回避:真刀真枪、真金白银开公司创业的大学生们绝大多数又以失败而告终。

2016年11月01日 中国青年报刊发了题为“国家信息中心调研双创: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切忌盲目”的文章,指出,“双创”要调动“大众”“万众”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但也要区分群体、准确定位、分类施策,这样才能提高“双创”的成功率,避免因失败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调研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风险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为2.4%。),容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进而,提出建议,大学生在“双创”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在校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不是要盲目地进行创业。为此,政策支持的主要着力点应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构人才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创新活动中。

面对如此之低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我们该冷静下来,慎重对待大学生创业?

该不该倡导大学生创业的讨论一直都很激烈,早在2008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季宝红就于十三届一次会议递交了《政府不宜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的议案,称:“由于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仅为2%-3%,且重压之下极易增长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建议政府审慎对待大学生自主创业。” 

教育部近年来也明确了全国各高校要在2016年就应把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政策,至今很多高校虽然也在规划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真正组织实施、落实到位的并不多,湖南大学的汪忠老师撰文《如今的创业教育是‘外热内冷’》,国家政策高歌猛进,反而是高校内部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创业成功率”太低,很多领导私下里就曾表达过这种顾虑。也正因为这种认识,导致相当数量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还有数据显示:2014年山东大学毕业10771人,在就业处登记为自主创业的只有6人,2015年毕业10294人,自主创业28人。可见,不但是创业成功率低,真正能够走创业之路的毕业生也是凤毛麟角。被称为创投之父的软银亚洲总裁阎炎先生也明确表示,他最反对大学生创业。

所以,必须回答好“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创业教育?”这个问题,才能厘清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必要性。才能形成全国一盘棋,真正深入有效落实国家的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政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做出回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创业失败率高,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够聪明,不够勇敢,而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模式今天在创业领域遇到了最直接的挑战,我们的大学生在中学现阶段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相比之下,美国的中学生早已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他们的综合社会适应能力远远超出中国学生。特别是到了大学,我们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的一些课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总体而言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

今年二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刊载题为《创业教育亟需“升级版”》的文章,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说:“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案例教学,但遗憾的是,高校老师对于案例的掌握是有限的,也是零散的,如何将高校以外的案例及时、有效地整合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也是未来需要着力探索的方向。”创业不是坐而论道,它需要市场经验,需要协调能力,需要对创业项目各个要素的真实理解。而中国大学往往是由一些自己都没有创业经验的老师讲创业,内容也更多停留在一些精神概念上的普及。

笔者自08年就在高校开设创业课,也参与了各类创业课程的研讨,普遍发现,多数大学的创业课程仍然是教条式的说教,内容的实战指导性非常有限。清华大学创业专家雷家骕教授也指出,中国大学生在评价“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时,打分很低,说明“大学生感觉目前大学的授课内容对于创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受制于教学条件,往往也缺乏创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反观美国则是开放式的创业教育,不但给学生提供仿真的创业环境,开展实操型教学,而且往往是由资深的企业界精英主导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自然非同日而语。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仅仅凭着一时热情,就仓促上阵,这是导致失败率高的重要原因。

著名的大学生创业明星——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戴志康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不足。“对相关政策和行业规定的了解、创业规划的完善、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这些素质都不是用‘填鸭式恶补’就能‘修炼’出来的。”

所以,眼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青年不适合创业,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创业教育的缺失,才导致他们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甚至经常会犯低级错误。如果,我们据此而退缩,无异于因噎废食。那样以来,只能是止步不前,于事无补。

我们只有承认差距,总结教训,迎头赶上,有针对性地对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加以研究,对症下药,不断深入开展富有实效的创业教育,正如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其次,也要看到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事业。“胜败乃兵家常事”,商场如战场,是创业就没有百分百的成功。即使是美国,创业的成功率也同样不是很高,倒闭的新创业企业同样比比皆是,占到70%左右。应该说,创业就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过程,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很多今天成功的企业家,当年也都经历过创业的失败,比如马云最初创业是做的翻译社,结果经营不下去,才逐渐摸索转轨,最后取得成功。

杭州大学生陈伟星,现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参加了小崔说事2011特别节目,谈及他大三的时候开始创业,做互联网“图片搜索”,但找不到商业模式,不赚钱,失败了。接着又做“呼叫搜索”,卖不出去,又失败了。但他不气馁,第三个项目是把浙大、清华校园做成3D社区,结果虽然可以玩,但是还是没法赚钱。直到第四次转型把网络社区变成一个浙大、清华的魔幻题材,就像哈利•波特一样,有比较强的娱乐性质,这下才成功。现在公司有300多个员工,上市融资估值近3个亿。

由此来看,我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宽容,不以暂时的成败论英雄,而是支持他们勇于承受失败,不断努力,在一次次尝试,历练中进步,成长。正如马云的名言:“创业路上,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倒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再者,即使是创业失败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很多创业者失败的大学生都反映,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比大学四年课堂学到东西重要的多。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回到企业工作时,他们表现出了比没有创业经历的同龄人更成熟的做事态度,更全面的素质,往往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人。究其原因,创业失败,可能由于资金不足,人脉不足,整体的社会资源不足,而进入一家企业后,他们往往能够依托企业的资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业精神,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优势。创业的经历让他们更有主动性,更加灵活,更能从大局着眼,更有责任心。

创业教育是防止大学生盲目侥幸创业的一剂良药

进而,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也不单单是笼统地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相反,正是通过富有实效创业教育,让满怀浪漫的创业冲动的大学生真正了解“创业”的真相,认识到创业不是只要有梦想,有热情就能干好的事,更不是只要创业就能当老板,就能发大财。创业教育揭示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使那些被“财富英雄”传奇故事激励的热血沸腾的大学生冷静下来,理性地全面地看待创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比如,创业课程中大量“反向”的创业失败的案例,也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不只有鲜花、掌声和财富,还潜藏这无数不容回避的难题和风险!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不仅仅要有技术或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还要做好市场调研,营销规划,还要做好创业团队的内部建设,做好管理运行的种种细致的工作,才能打造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要想成为合格的创业者,担当起驾驭、领导一个公司的重任,还需要对自己做一番全面的修炼,只有具备一系列过硬的能力和素质,如临危不乱的决策力,不落俗套的创新能力,纵横捭阖的谈判能力、协调能力,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扎实细致的执行力……才能应对创业过程中诡谲莫测的挑战和压力。

这样的创业教育,恰恰能够让大学生冷静下来,提前做一个理性的自我审视,清醒地审核自己是否具备了创业所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避免盲目创业,更为审慎地遴选项目,提升能力,在条件成熟时,打有准备之仗,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最后,创业教育还是培养独立自主适应市场经济的成熟公民的通识教育。创业教育也不是狭义的急功近利的“创业技能培训”,因此,也不能简单地因为创业成功率低,就否定创业教育的意义。它也是对真实的社会市场经济生活的一种深刻认识,也是培养独立自主适应市场经济的通识性能力素质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培养成熟公民的人才教育!

因为创业来不得半点“八股形式主义”,毛泽东早就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辛辣地指出:“……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那种“黑板上创业”,纯粹满堂灌,背定义,背答案,是不可能培养出成功的企业家的。面向实战极具操做性的创业教育取向必然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悖逆。

温州一些高校就采用了别开生面的创业课程考评模式——学生期末成绩不再是通过教室里答题考试打分,而是看学生开办的电子商务网店营业额,利润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就要求学生不在是封闭在学校的象牙塔中,闭门造车,而是要放下书本,融进活生生的社会经济环境,靠自己的创新能力,自己的实践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独立应对创业的挑战,全面历练、检验自己的创业本领。而那些书呆子型的好学生自然难以适应,让人们更清醒地看到过去僵化的空洞无物的书本理论教育在创业面前何等无能。

可以说,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必将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因为创业挑战的能力要求恰恰暴露出传统应试教育的苍白无力、僵化落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业教育的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催生全新的“实效性大学教育模式”,不仅仅针对少数最终投资创业的大学生,而是对全体学生都大有裨益,创业成功需要的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的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素质等也是做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的“可迁移能力”,也是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亟需的素质,对提升他们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如教育部文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工程来抓。没有深刻理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关系理解不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系统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真正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和指导服务需求,相差甚远。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上普遍比较浮躁,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关键问题、重点环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实践各环节分唱“独角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作者:

中国创业创新发展委员会导师团团长 路军  

原文标题《创业成功率不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原文发布时间:2017-05-10

我要评论(0条评论)

谋道网络·五一创业网·创业者的网站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00347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340号